Saturday, August 16, 2008

按照歷史解經

《耶穌與神的得勝》第七章終於譯完交稿。這是全書最長的一章,洋洋七萬四千多字。

更正教傳統非常強調必須按照文法和歷史解經(grammatical-historical exegesis)。文法需要研讀原文,歷史呢?教會是否真的按照第一世紀的猶太背景來解讀新約?

我想我們很多人都很熟悉、也被訓練這樣去佈道傳福音:神愛你,但是你有罪,耶穌基督就代你受死,所以你要接受祂才能得救。換句話說,我們講述的福音故事是:

  1. 神創造人,看為美好(創世記1-2章)
  2. 人犯罪(創世記3章)
  3. 神差遣祂的兒子為我們而死(新約)
  4. 你要悔改、相信祂,就可以得救!

按照這樣的架構,何必歷史呢?也就是說,耶穌不必是第一世紀的猶太人嘛,祂是某個朝代的中國人有何不可?聖經不需要那麼長呀,幾乎整本舊約都是以色列歷史,可以拿掉嘛!

賴特的解經一而再、再而三地示範,什麼是按照歷史解經,而當今教會與此相去多遠。耶穌傳講的「悔改」「相信」「得救」「審判」不可從廿世紀的個人角度、道德角度解讀(要懺悔你的罪,接受祂為救主,才能上天堂,否則下地獄),而是要從第一世紀的猶太背景解讀,祂講話的對象是第一世紀的猶太同胞:你們要放下自己的革命方式,信任我的方式,才能從羅馬人手中得解放,否則你們將死在羅馬人手中!

最鮮明的例子是賴特對耶穌登山寶訓所做的解經,令人嘆為觀止,拍案叫絕:「對呀,這樣理解才有道理啊!」耶穌怎會對自己同胞最關心的問題置之不理,一心一意只回答廿世紀人才關心的問題呢?

登山寶訓乃是直接針對當時人們所問的問題:在一個極其困難、極其不明確的時代,在一個許多人以為以色列的歷史即將臻於高潮的時代,人要如何忠於耶和華呢?登山寶訓提供一套特別的國度方案,與耶穌其他的信息一致,都為他們的問題提供了令人振奮的答案。(p.292)


當然,耶穌的話不只是給第一世紀的猶太人,也是要給世世代代所有定意跟從祂的人。但是解經講求的是理解作者原意(original meaning)。解經是第一步,如何應用到不同時空是下一步。我們不能只管自己,卻完全漠視祂的首批聽眾與讀者啊!

1 comment:

Unknown said...

真的很想拜讀一下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