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31, 2011

大馬色事件記載的是什麼

在上週的保羅書信課程裡,我們花了不少時間討論所謂的大馬色事件,亦即保羅在大馬色路上遇主的事,一般都以為這裡要記載的是保羅如何信主,但是我向同學們提出一個有趣的論點:這是一個蒙召的敘事,而不是信主的敘事。

我舉出兩個論據。第一,要知道這件事到底想說什麼,我們可以問作者為何在這時提這件事。大馬色事件在使徒行傳敘述了三次,第九章是路加的敘述,比較不容易確定,但是另外兩次,第22章與第26章,都是保羅的答辯,我們就比較容易看出,保羅為何要提大馬色事件。保羅提這事,是因為他被要求說明為何要傳講這信息。基本上,保羅的答辯是,我無意搗亂,我是無法不傳講啊,因為耶穌要我傳講嘛。他敘述大馬色事件,是向審問者說明,是耶穌呼召他做的,所以這是個蒙召的敘事。對方並不是問他為何信主,保羅沒有理由向審問者講述自己如何信主,所以我們也沒有理由把它讀成一個信主的敘事。

第二,我們把這個敘事與舊約中的蒙召敘事做比較,看看是否有平行之處,這樣能再次支持是否這是一個蒙召的敘事。舊約中的蒙召敘事,例如出埃及記三章呼召摩西、撒母耳記上三章呼召撒母耳、以賽亞書六章呼召以賽亞、耶利米書一章呼召耶利米,它們都具備一些元素:

  • 聖顯(epiphany):例如摩西看到燃燒的荊棘,撒母耳有聲音呼叫他。
  • 呼召:被呼召去從事某件工作,成為神的代言人,去帶某個信息給某個群體。
  • 抗拒:不是總是,但是通常,蒙召者想抗拒。摩西說自己拙口笨舌,以賽亞說自己有禍了等等。
  • 順從:但是最後蒙召者還是順從了耶和華。

大馬色事件的敘事中有沒有這些元素呢?都有的。保羅看到、聽到基督顯現,他同行的人都可見證。他被呼召傳信息給外邦人,這是亞拿尼亞可以見證的。保羅可能有些抗拒,因為他三天看不見。但是最後他是順服的,開始把耶穌是彌賽亞的信息帶給外邦人。這個敘事既然與舊約中的蒙召敘事有許多共通之處,它當然是一個蒙召敘事。

如果要把這個敘事理解成信主的敘事,最可能的論據是,在使徒行傳22章,保羅回憶當時亞拿尼亞告訴他:「起來,求告主的名受洗,洗去你的罪。」但是,這不能算是很強的論據,因為蒙召敘事也常含有有這種元素,就是在神顯現時,蒙召者會因為意識到神的聖潔,特別感到自己有罪。

我為什麼要特別與學生們討論這是蒙召還是信主的敘事呢?因為第一,我覺得這是個有趣的討論,讓大家看見我們應當用什麼方式思考。我們提出一個論點,要如何提出論據來論述。第二,我也想提醒大家,聖經作者的興趣比較不在乎探討個人救恩,而在乎讓我們知道神的計畫、神的作為。路加記載這件事時,他希望我們知道的是,神已經揀選保羅來應驗福音要傳到外邦的應許,而不是保羅是如何得救的。我們今天的很多讀經習慣,可能都太從個人主義出發了。

課堂中就已經回答了一些同學們提出的疑問,下課後也回答了一些,然後,週間又有一些同學提問。所以本週上課,我再次提出這題,讓大家討論(我比較講究與同學們互動討論,而不是我再講一次),這麼多次的討論,反反覆覆地,似乎有一個共同的膠著點,很多同學不能釋懷的是:那麼保羅是什麼時候信主的?如果不是在大馬色事件中信主,難道還有其他時候嗎?

看到這題竟然引起這麼多同學不安,我也很過意不去。我反覆澄清,我們沒有要否定保羅信主了,他也很可能是這時信主的。我要大家思考的是,路加是要記載保羅信主、還是要記載保羅蒙召?但是我每次澄清,似乎總是引起更多質疑,甚至開始有點雞同鴨講的現象。最後我只能搖頭,奇怪,你們為什麼這麼在乎保羅何時信主?那麼你們也追問彼得何時信主嗎?約翰呢?誰規定聖經一定要告訴我們他們何時信主?是你想知道的事比較重要、還是聖經作者想說什麼比較重要?

1 comment:

Anonymous said...

邱老師,新年平安:

實在很佩服你的分析和講解,我還真的沒想到這是一個蒙召的故事,這樣一來,的確跟使徒行傳的精神後呼應,融合得恰到好處.

保羅是信耶和華神,精通舊約守律法的, 這個故事我一直都以為是他transform 的經歷,他親眼見到復活的主耶穌基督,這樣的證據,重建了他的信仰體系,叫他走一條一生都不後悔的道路.

謝謝你的指點,給我另一種很有力角度思考.

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