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20, 2009

認識賴特講座


  • 時間:八月21日週五2:00-4:00PM

  • 地點:台北校園出版社辦公室

  • 目的:認識賴特,澄清誤解或疑慮,為出版做預備

  • 參加者:校園編輯同工

  • 大綱:(詳見認識賴特講義)

    1. 前言

      • 引發這次講座的緣起
        我很驚訝JVG會被視為不該出版的書,我想很多是出於誤解

      • 這個講座目的不是要

        1. 一般性地討論神學議題
          我另有課程與講義討論保羅新觀與歷史的耶穌等等

        2. 討論或辯護賴特的神學主張
          我研究的是新約,不是賴特的思想

    2. 簡介賴特

    3. 對賴特的肯定

    4. 對賴特的攻訐

    5. 個人感言

      • 我如何認識賴特

      • 我從賴特最大的受益

  • 結語:出版乎?

    • COQG是極其重要的一套神學著作

    • 出版神學著作的使命與異象

  • 問答(Q&A)


Friday, August 14, 2009

再談賴特的爭議

上次提到為了要不要出版賴特論基督宗教起源的鉅著,校園承受了不小的壓力。我和我的編輯在唏噓之餘,做了兩件事。第一,我在網誌上發表我對此事的初步看法,希望能借用輿論,施加反壓力,果然該文貼出後,得到不少支持出版的回響。第二,我的編輯建議我去為他們的編輯同工上課,讓大家可以比較認識賴特,也是為了後續出書做預備。我很樂意地答應了,不過談不上課,因為我不想以賴特專家自居,應該比較是座談會性質,讓大家藉由一些簡介和Q&A,澄清一些誤解或疑慮。時間已經訂在下週五。

在準備過程中,自然種種思緒翻湧如潮。說老實話,我相當驚訝《耶穌與神的得勝》會被視為是有爭議性而不該出版的書。如果是探討保羅神學的書,我還比較不會驚訝,因為仍有少數(我認為是少數)福音派學者拒絕用保羅新觀解讀因信稱義,因此與賴特針鋒相對。但是關於耶穌的部份,賴特算是極其「護教」的了,據我所知,沒有福音派學者在這方面攻擊賴特,所以何來爭議之有?(除非是極其偏激的基要派,那就不提也罷。)

當然,我的立場不是全然中性的,因為沒有人的立場是全然中性的。我們都是帶著自己的背景,先入為主地看待事物。我自己第一次認識賴特,是在神學院讀書的時候。神學生尊敬、甚至崇拜自己的教授是滿「正常」的。所以當我們的教授是用幾乎是崇拜的口氣說到賴特時(當時賴特正好在哈佛大學客座,所以常有見面交流的機會),我對賴特的第一印象如何,自然可想可知。之後,不管是學校的學習或後來的教學,都需要自己對賴特更進一步的研讀,認識越多,佩服也越深。我猜這和台灣基督徒的情形正好180度相反。他們對賴特的第一印象很可能就是某人負面的評論,印象不好,對他的東西當然就不會想深入認識(如果神學院也不教,出版界也不出版,一般教會或平信徒反正也無從認識起),自己沒有認識,當然只好跟著人云亦云地批評賴特,不斷惡性循環下去。

我不是要說我們不可以批評賴特,而是我看到很多的批評是出於誤解,而很多的誤解是出在彼此採取的框架(framework)根本不同。很多人是用律法或道德的框架來看耶穌的所作所為,賴特是用猶太末世論的框架。(我希望有機會再用另外一貼具體舉例說明此點)

其實,爭議本身並不可怕,甚至是進步的必要條件。我現在正翻譯到《耶穌與神的得勝》第九章,象徵與爭議,我們再次被提醒,耶穌自己就是一個極具爭議性的人物。當時一般猶太人如何看待安息日、食物的潔淨、對家人的責任、聖殿的地位,耶穌通通與他們唱反調,以致他們認為耶穌侵犯摩西律法,最後非得將祂置之於死地不可。但是同樣是猶太人,使徒們就去思考明白這些爭議之癥結所在,繼往開來,開啓了兩千年的教會大業。

以上大概都是我會在下週五座談中提到的,信手拈來,算是給自己的備忘錄吧。各位網誌讀者,您還有什麼建議嗎?請不吝留言指教。

Monday, August 10, 2009

翻譯與註釋

算算我第一次在網路上「嶄露頭角」,至今恰好十個年頭了。最開始是基於「行政」上的理由,因為我的班級較大,學生很多,每個禮拜都有學生:「老師,我缺上次的講義⋯⋯我沒拿到上上禮拜的講義⋯⋯還有沒有x月x日的講義?」焦頭爛額,煩不勝煩,所以決定把講義都放在網上,學生缺哪份講義,自己上網下載,不用再來找我要。發展到現在成為全面的網路教學事工,實在是當初始料未及的。

在網路上「行走江湖」,自然就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物,千奇百怪的問題與建議也收到不少。有些怪異得離譜,除了傻眼,還是傻眼。有些則讓我思考良久。不久前,一位在台宣教的「老外」來信,除了例行的客套「非常佩服你的網站」云云,他問我有沒有考慮過自己翻譯聖經。曾經有人邀請我加入他們的聖經翻譯計畫,不過後來他們人手夠了,就沒再找我。至於我自己呢,那時回答得很快:沒這個興趣,也沒這個負擔。但是我想我應該把自己立場解釋清楚。

我非常看重聖經,所以不想翻譯聖經,絕對不是因為我認為聖經不值得翻譯。我的角度是:因為聖經文字上的意思,很多不是光靠翻譯就完全出來的。我教希臘文越久,這個信念越強烈。在希臘文課程裡,開始的東西簡單,所以作業或考試要求學生翻譯即可。但是漸漸東西複雜以後,我對學生的要求是,你翻譯完以後,如果意思還沒有完全出來,請你再加上註解給我。

讓我舉一個例子。今天早上的希臘文讀經班,我們讀到腓利門書18節,保羅對腓利門說:「他若虧負你或欠你甚麼,都歸在我的賬上。」我們在讀經班裡是大家輪流讀的,讀這節的同學很正確地翻譯出來了。但是我追問,有沒有需要註釋的呢?有的,因為這是希臘文的第一類條件句。希臘文有好幾類條件句,每一類表達的意思不一樣,但是中文翻譯都是一樣的。

條件句中譯表達的意思
第一類他若虧負你或欠你我知道他虧負你、欠你
第二類他若虧負你或欠你我知道他其實沒有虧負你、欠你
第三類他若虧負你或欠你我不知道他有沒有虧負你、欠你


這位同學反問,那麼我們不要把這節翻譯成「他若虧負你或欠你」,而是直接譯成「我知道他虧負你、欠你」好嗎?我的回答是,這種問題的答案大概見仁見智,因為這反映兩種翻譯哲學,直譯好還是意譯好?但是在我們的希臘文班裡,我們不需要在直譯和意譯之間抉擇,因為我們是翻譯之外再加上註釋的。換句話說,我不認為所有的意思都只靠翻譯,那樣的翻譯讀起來可能不像翻譯,而像註釋。我認為要把意思表達清楚,翻譯只能做到某個程度,剩下的要靠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