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30, 2013

印象最淺?

這幾天在改保羅書信的期末考卷。最後一題是「這學期所學的保羅書信中,哪卷給你印象最淺?為什麼?」

出這樣一題,一方面是送分——除非學生不答,或答非所問,否則他回答哪卷書、給無論什麼理由,我都會給滿分——因為期中考普遍分數不高,不拉高分數,恐怕有些同學會不及格。另一方面也想藉此看看自己教學是否有什麼地方尚待改進。

我相當意外,三分之二以上的同學回答腓利門書。

但是更讓我困惑的是他們給的理由。很多同學把腓利門書內容詳細敘述一番,然後說他對這卷書只知道這麼多。奇怪,什麼叫做「只」知道這麼多,它就只有這麼多,你已經全講出來了呀!

不少同學還說,腓利門書很淺顯、很容易懂。我更加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是哪門的邏輯?你覺得它容易懂、掌握得了,怎麼還叫做你對它印象很淺?

我題目問保羅為何寫加拉太書、帖撒羅尼迦前後書、羅馬書、哥林多前後書……時,大家答得亂七八糟,或者說不出來,或者張冠李戴。反之,他們能把腓利門書講得這麼清楚,分明表示這卷書是他們印象較深的呀!

唉,秀才遇到兵,啞口!

不過我最喜歡一個學生的答案:「全部都印象深刻。」

哈利路亞!我沒有白忙一學期!呵呵!

Monday, July 1, 2013

不可讀參考書?

今早的希臘文讀經班,我們讀到司提反被誣告,正如同當初耶穌被誣告一樣,說祂要毀滅聖殿、推翻摩西律法 (徒6:11-14)。有人提起,真正厲害的「抹黑學」,所指控的事必須包含事實,但是弄得似是而非,讓人不能輕易辨白。

我就想到一個例子,覺得不吐不快。這是多年前的事了。我在波士頓教會主日學教《新約解經學》,常常要求學生按照所教的步驟和方法做,不要先讀參考書。例如我示範如何帶查經時,會問第一步是什麼?答案是:讀經(不是:讀參考書)。第二步是什麼?答案是:讀不同聖經譯本(不是:讀參考書)。第三步是什麼?答案是:歸納整理你的觀察結果(不是:讀參考書)。諸如此類。所以我的學生回答我問題時,都會在答案之外笑咪咪地加上一句「不是讀參考書!」

後來有一次,教會一位長老到某個團契分享信息,提到他根據某參考書,就有人說:「邱老師說,不可以讀參考書!」這人可能也沒什麼特別指責的意思,甚至只是好玩的,因為在我班上大家是開玩笑式的互相提醒「老師說不要讀參考書」,可是聽在這位長老耳裡可能就不一樣了。以前他對我是很不錯的,可是後來就不理我,我那時一直想不通我哪裡得罪他了,之後輾轉才稍微曉得有這麼個來龍去脈。

所以,我有沒有說「不可以讀參考書」呢?確實有啊。可是那並沒有表達我所說的全部,我說的是,沒做完你自己該做的解經步驟前,不要先讀參考書。可以讀參考書嗎?當你做完自己的解經後,不但「可以」讀,而且「應該」讀,好查驗自己的理解有無重大錯失。

Monday, February 11, 2013

語言不代表事實

本篇標題,不是要討論說謊,而是要討論一個希臘文學生常犯的錯誤。學生常常忽略,語言是說話者或寫作者的表達,並非等同事實。這種情形尤其在討論希臘文條件句時,特別明顯。

昨天收到一封請教希臘文問題的來信。通常如果不是我的學生,我都回信說「我只回答自己學生問題」,不過這次問題剛好就是我已久想找機會寫的,因此答覆了他,並分享在此。

馬可5:28 ἔλεγεν γὰρ ὅτι ἐὰν ἅψωμαι κἂν τῶν ἱματίων αὐτοῦ σωθήσομαι.
因為她說:「如果我甚至只摸到祂的衣裳,我就可以痊愈。」

這婦人所說的話是希臘文第三類條件句,結論句σωθήσομαι是未來式,表達「高度可能」,可譯成「我必痊愈」。

這位來信者引述Wallace在Greek Grammar Beyond Basics中對這節經文的討論:

This woman, who had been hemorrhaging for a dozen years, was desperate. She had gotten worse by doctors hands. The imperfect ἔλεγεν is perhaps iterative: “She was saying over and over again,“ as if to muster up enough courage and enough faith. Thus, in Mark’s portrayal, there seems to be a great deal of doubt in this woman’s mind that such an act would even heal her.

Wallace解讀說婦人沒把握能否得醫治,這位來信者感到困擾,問我這算是第三類條件句的一個特例嗎。

我的回答首先指出,當Wallace說婦人沒把握時,他並非在討論第三類條件句,而是在討論ἔλεγεν的時態,他認為ἔλεγεν的時態表達的是iterative,「重複地說」,之所以會重複說,大概是沒把握吧!

其次,就算我們接受Wallace的解讀(亦即ἔλεγεν是「重複地說」,反映她沒把握能否痊愈),這婦人說的是滿有把握的「我必痊愈」,這樣有衝突嗎?

當然沒有!一個人可以毫無把握地說很有把握的話呀!有人直喊「我一定會贏」,其實早知不會贏,不是很常見嗎?所以這婦人毫無把握可以痊愈,但是用很有把握的話給自己加油打氣,哪有衝突呢?

我個人並不認為ἔλεγεν必然表達這婦人沒有把握。但是無論她有把握或沒把握痊愈,所謂第三類條件句的結論用未來式是「高度可能」,僅是這句話的表達法,不是事實如此!語言不代表事實啊!

Tuesday, January 29, 2013

同情分?

學期中間忙備課教書,學期結束就得忙改卷。為了讓我自己的日子好過些,考試前我總要交代學生,答題最重要的是要「切題」,不要離題,不要東扯西扯。我特別強調,不是寫越多越好,要訓練自己簡潔扼要、切中要害,如果你拉拉雜雜地寫了一大堆,我不但不會給你加分,反而給你扣分,因為你害我看得眼花繚亂呀。

有些學生跟我閒聊這事。有學生撒嬌說,老師,你教那麼好,我們也很用功,所以如果不多寫些,你怎麼知道我們學了那麼多?我瞪眼,你有辦法就把你知道的一古腦兒全寫上,你看我會怎麼治你!大夥兒笑成一團!

另有學生說,只有你才這樣吧,別的老師,如果我們多寫,會給我們「同情分」。我說,同情分啊?我也給同情分呀,不過那不是給你們這些想拿好分數的同學,那是給已經不及格的,本來應給零分,看他寫得很長很長,雖然都不對,還是給了一兩分,免得鴨蛋難看罷了!如果你本來可以80分,以為多寫會變成90分,我實實在在告訴你,沒有的事!

又有學生自己是高中教師的,她深有同感說,她不准學生的報告,字是飄進來的。我們都聽不懂,什麼叫做「字是飄進來的」?她解釋,因為是PowerPoint的報告,所以她告訴學生:「要講什麼,一次寫出來,不要一個字一個字慢慢出現,老師沒時間讀你這種報告!」呵呵呵!相信天下所有老師都要會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