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17, 2017

愛人如己

有些真理很重要,但是我們覺得太熟了,老掉牙了,懶得再多想,雖然頭腦知道重要,但往往就被我們一筆帶過。「愛人如己」大概就是這樣一個真理。

所以本週的網上希臘文讀經班讀到羅馬書13:8-10,對於「愛人的就完全了律法」,我刻意鼓勵大家多進一步討論與思想。

我們討論了「完全」這個動詞,保羅選擇用完成式πεπλήρωκεν的含義。如果簡單地用aorist時態,這個動詞還是表達了「完全」:你遵行「愛人」一條律法,你就把所有律法都做到了。但是用完成式就多一層意思,你不但把所有律法都做到了,而且這事實是不能翻盤的,不能以後又有人說,對不起,突然發現你還欠一條律法,還不完全云云。

有同學問起,原文是「愛鄰舍」(ἀγαπήσεις τὸν πλησίον σου),中文卻譯為「愛人」,是慣例還是什麼原因?難道是中國人比猶太人「博愛」嗎?應該不是。我猜是因為中文「愛人如己」比「愛鄰舍如己」容易朗朗上口吧。但是因為中文的教導變成「愛人」,相對上空洞很多。舉例來說,你跟鄰居吵架,但是星期天做禮拜,牧師要大家反省有沒有愛人如己,你覺得挺平安的,壓根忘了吵架的事,因為「愛人」是比較抽象的概念,很難評估你愛不愛人,不像「愛鄰舍」那麼具體,你良心馬上會提醒你,你沒有愛鄰舍,要悔改。其實要愛抽象的「人」容易些,捐款幫助非洲難民、參與某項救災活動、為無家游民禱告等等,會讓我們以為自己是愛人的,但是要愛我們身邊朝夕相處的人,無論是家人、鄰居、同事、同工,往往才真的考驗我們到底有多少愛心。

我的《新國際新約神學與解經詞典》翻譯,最近正好翻譯到「愛」(ἀγαπάω / ἀγάπη) 這個部分,其中有一點特別給我蠻深感觸的。作者討論猶太人對利未記19:18「愛人如己」的理解,他說:Love in this context means devotion toward one’s neighbors。我猶疑如何翻譯devotion,翻譯成「奉獻給鄰舍」或「對鄰舍忠誠」不行啊,最後我譯為「致力愛鄰舍」。我必須承認我從未這樣理解過「愛人如己」。但是如果所有的律法和誡命可以總結為兩條:愛神和愛人,而愛神的意思是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去愛祂,那麼愛人的意思不也該以此類推,要致力去愛嗎?哪有別種愛法?「愛不愛?」「愛!」「如何愛?」「隨便愛一下!」那不就只剩空洞的口號了嗎?

或許有人會說「愛人如己」不是已經界定了要如何愛嗎?要愛人「如己」呀。不錯,理想中,這是挺清楚的界定,我們如何愛自己,就要用同樣標準去愛別人。但是現實中這可能不管用,因為我認識太多已經受傷破碎根本不太愛自己的人,那麼「愛人如己」就變成不用去愛別人的藉口了——我如何不愛自己,我就如何不愛別人。其實新約的標準已經不再是用自己、而是用主耶穌為標準:主如何為我們「捨命」(原文是放下自己),我們就當如何為別人「捨命」(約壹3:16),就是要肯為別人的利益而犧牲自己時間、金錢、精神⋯⋯甚至性命。所以,怎樣是「致力」去愛?就是要捨己去愛。

Sunday, October 29, 2017

新天新地裡有恐龍嗎?

有時會遇到有寵物逝去的弟兄姊妹提問,將來到天國還會否見到心愛的狗兒貓兒等等。不過這週的啟示錄課堂上,我被問到一個以前沒想過的問題。

我們講到啟示錄4~5章,天上的敬拜。根據約翰所描繪宇宙大敬拜的圖畫,最內圈是四活物和廿四長老 (5:8-10) (代表神所造的萬物和新舊約聖徒),外圈是千千萬萬天使 (5:11-12),然後宇宙各角落蜂湧而起地敬拜 (5:13),最後天庭回應 (5:14)。同學們嚮往之餘,對「敬拜」這個議題,無論從神學角度或應用角度,都有非常熱烈的討論。

啟5:13「我又聽見、在天上、地上、地底下、滄海裡、和天地間一切所有被造之物、都說、但願頌讚、尊貴、榮耀、權勢、都歸給坐寶座的和羔羊、直到永永遠遠。」

有一位同學針對5:13「一切所有被造之物」提問:既然是「一切所有」,那麼所有已經絕種的受造物將來也要復活來參與敬拜嗎?雖然我當時的回答是,這種圖畫的重點是要指出受敬拜的對象多麼配得敬拜,不是敬拜者是哪些人。但是我腦海中已浮現一堆《侏羅紀公園》《與恐龍共舞》之類的畫面,揮之不去:我們將來在新天新地裡會與恐龍一起敬拜嗎?

Sunday, August 27, 2017

近況

今天我被提醒,網誌很久沒寫了。我一直以為反正沒什麼人看,一忙就懶得寫了。但是也許應該稍微報告一下近況,免得我的兩三人讀者群以為我人間蒸發了😊

忙完春季在衛理神學院的兩門課之後,暑假接了一個翻譯工作,橄欖華宣出版社的《新國際舊/新約神學與解經詞典》(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Old / New Testament Theology and Exegesis),原文一套十冊,是個大工程,我承接了新約中的一部分。這部詞典的前身,白高倫(Collin Brown)主編的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New Testament Theology,我自己就很喜歡。這次新版,新約部分的主編是我以前神學院的教授,Moisés Silva,學術水準是可以肯定的。

開始不久我就發現這工作超級適合我這種書呆子!我本來自己就有整理希臘文同根字、同義詞、反義詞等的習慣,而且是有點龜毛、吹毛求疵的強迫症毛病,而詞典正是這種特性,所以雖然每個月有一定的進度要達成,有一定的壓力,我卻自己窮開心得很!

秋季將開啟示錄課程,這是華神的課。暑假在備課寫講義時,發現常常備課與靈修混為一體,講義寫著寫著、就突然很有感動禱告讚美或唱詩歌,也是很有意思、很享受的經驗!

2017年的希臘文初階班也在暑假開始了。這屆報名學生特別少,開始就只有十人,兩個月後現在只剩小貓三隻,不過是蠻優秀的三隻小貓,呵呵!當然,我們週一與週四的希臘文讀經班是一直在持續進行的,現在在讀羅馬書。羅馬書真的是精彩,不但學生們都覺得很有收獲,連我自己都很意外地發現我也很有收獲。

Wednesday, March 8, 2017

時代變了

前天下午在衛理神學院上課,和同學們討論到耶穌的家譜,馬太和路加記載的有明顯不同,我們要怎麼解釋?

馬太福音路加福音
亞當
亞伯拉罕
亞伯拉罕
大衛
大衛
所羅門
拿單
雅各
希里
約瑟
約瑟
耶穌耶穌

有同學說,一個是約瑟的家譜(太),一個是馬利亞的家譜(路)。

的確,整個耶穌降生敘事,路加焦點是馬利亞,從她的角度敘說故事。馬太的敘事焦點則是從約瑟被托夢講起。但是這個解釋法的問題是,路加明顯強調了約瑟是大衛後裔(路4:23,31),卻沒有任何地方提到馬利亞是大衛後裔。

又有同學指出,一個是皇室的家譜(太),一個是實際的家譜(路)。

沒錯,馬太追溯的是大衛之子所羅門這支家譜(1:6),而路加追溯的是大衛另一個兒子拿單(3:31)。這個解釋有助於神學角度,因為馬太要強調耶穌是猶太人的王,而路加要描繪耶穌是道道地地的人。

不過這個解釋並沒有解決「為何有兩個家譜」的基本問題。或者更具體說,根據馬太,約瑟的父親是雅各(1:16),根據路加,約瑟的父親是希里(3:23),我問同學:「約瑟怎會有兩個父親呢?」

我還以為我問了很有趣、又很富啓發性的問題呢,不料學生的反應是:「這很常見啊!」呃?反而是我愣了一下。真是時代不同了,現代多元化家庭有兩個父親是不以為奇的。

好吧,那我們討論第一世紀的約瑟怎麼會有兩個父親吧 :-(

其實有兩個可能理由,來解釋約瑟有兩個父親:

第一,可能馬利亞沒有兄弟,她家沒有人傳宗接代,所謂「約瑟是希里的兒子」,是指希里認領女婿約瑟為自己兒子。這樣約瑟就有兩個族譜,他自己的和馬利亞的。

第二,可能雅各與希里是兄弟。其中ㄧ人去世,另一人按照舊約的利未婚姻法娶他的妻子(申25:5),生下約瑟。這樣約瑟就有兩個父親,一個是肉身的,一個是法律上的。

希臘文是三種語態或兩種語態?

孟恩思博士(Dr. Bill Mounce)最新網誌上,提到他做了一個新的 Youtube教學影片,教導希臘文的語態。我把影片中所講的內容整理如下:

A. 在傳統教學裡,希臘文有三種語態:

  1. 主動(Active):主詞是發出動作者
  2. 關身被動(Middle):主詞是發出動作者,但又受該動作影響
  3. 被動(Passive):主詞是接受動作者

B. 但近代學術研究的看法漸漸趨向,希臘文大概只有兩種語態:

  1. 主動(Active):主詞是發出動作者
  2. 關身被動(Middle/Passive):主詞是發出動作者,但又受該動作影響

後者又可以按照「主詞受影響」(subject-affectedness) 的程度再加以細分:

  1. 所謂「異相動詞」(Deponent)():主詞多少還是有受影響
    例如 πορεύομαι,當你說「我去」時,你豈不是會去到某地嗎?

  2. 間接關身(Indirect Middle):「主詞受影響」程度更多一些
    例如雅各1:21「你們要領受那所栽種的道」(δέξασθε τὸν ἔμφυτον λόγον),為什麼δέχομαι是關身的?因為你是為自己領受,你會被影響。
    又如以弗所1:4「神揀選了我們」(ἐξελέξατο ἡμᾶς),祂不是揀選我們而已,祂是為祂自己揀選我們,因此ἐκλέγομαι是關身。

  3. 累贅關身(Redundant Middle):關身與ἑαυτοῦ一起合用,ἑαυτοῦ是多餘的,因為關身已包含「主詞受影響」了
    例如羅馬6:11「你們當看自己是死的」(λογίζεσθε ἑαυτοὺς νεκροὺς),就是這樣的結構。

  4. 直接關身(Direct Middle):動詞直接做在主詞身上,「主詞受影響」程度更大
    所有跟「打扮」(grooming) 有關的動詞都可歸在這類,例如梳頭髮,你必直接受這動作影響。
    例如馬太27:24,彼拉多在眾人面前「洗手」(ἀπενίψατο τὰς χεῖρας),ἀπονίπτω用關身,因為他是洗自己的手。
    最有名的例子,馬太27:5,猶大出去「弔死了」(ἀπήγξατο),ἀπάγχω的關身,把自己弔死。

  5. 被動(Passive):所有焦點都放在主詞上,主詞接受全部動作的影響

() 純化論者恐怕會反對「異相動詞」這種用詞,因為這來自拉丁文的文法,而非希臘文本身。

Saturday, February 11, 2017

可以為球賽輸贏禱告嗎

說到禱告,週一早上超級盃比賽一結束,新英格蘭愛國者隊逆轉勝,我還在又驚又喜的情緒裡時,就接到波士頓好友來信:

What a game!
You must have prayed so hard to make them play so well in the 4th quarter!

真不是開玩笑的,我確實有禱告欸!

我們起先輸得唏哩花啦、慘不忍睹,我膽小不敢看,就關了電視開始禱告。不過我是先為一些最近教會掛心的事和我新學期即將開學的課程禱告,然後才跟祂說,「我真的很想贏」。先求祂的國,其他東西就會給我們 (馬太6:33),真不是蓋的:)

我常教導禱告的事,所以我預測會有人問我,基督徒可以這樣禱告嗎?這樣禱告就「靈」嗎?兩隊球迷都有敬虔的基督徒,都這樣禱告,上帝聽誰的?

我是天父的孩子,我把自己想要的告訴祂,所以我的禱告包括「我真的很想贏」,尤其這兩年承受的一堆窩囊氣——愛國者球迷都心照不宣,知道我在說什麼——我特別想贏。我在我天父面前,需要偽裝什麼?

至於上帝會如何處理,我全然交托。我從未有一刻以為,因為我這樣禱告了,愛國者就一定會贏。當我禱告「我真的很想贏」時,我同時委身「願祢的旨意成就」,如果我們輸球,我信賴這是祂給我當下最好的安排!所以禱告完,平安感並不來自於有把握誰輸誰贏——後來贏球的剎那,我其實是目瞪口呆的!

可愛的禱告

昨天收到一封學生來信:

邱老師,您好,

天氣超冷的,請多保重身體喔!

昨晚睡前,我帶三個孩子禱告時,有特別為您禱告喔,我說:「請為邱老師禱告,希望邱老師不要被我們這些學生氣死了!」孩子們瞪大眼睛驚訝與不解地看著我,看他們驚訝的表情,我笑著補充:「因為我們這幾位學生太不用功啦!老師期待我們是要更用功的⋯」 平常都是他們小孩子天天在被唸不用功,現在他們知道大人學生也會被更老的老師唸太不用功了,他們感覺有趣!:-)

後來我們真的這樣禱告喔:「求主保守邱老師的身體健康,尤其不要被學生們氣死了!⋯⋯也求主保求每個學生都能順利完成最後的課程。」:-)

這麼可愛的來信,把我逗得眼開眉笑,也非常非常珍惜!

其實,他們還不知道,上帝已經垂聽了他們的禱告,在我收到這信的前一晚,希臘文讀經班進行得特別讓我享受,我在日記裡寫道:

感謝主,我自己熱愛讀經,竟又有這麼一班可以匹配的知己,人生無憾啊!